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前正在各个层面加速推进。不过,最近有个关于成渝的老问题又再次被提及——成渝城市群,为什么不叫渝蓉城市群?一个是直辖市,一个是副省级城市,为什么要把成都放在前面?这个问题多年来在川渝两地民间颇有“市场”,现在终于有了权威答案 。
日前,重庆市发改委在回应网友的相关疑问时,明确指出——“成渝”作为约定俗成的提法,就像“巴蜀”一样,并无排名先后之分,为避免引起不良影响,不宜修改此称谓。
官方的正式回应,应该让成渝城市群是不是该改名的无谓争议,告一个段落了。而这一定调,也再次释放信号——成渝抱团发展要多一点实干,不能把精力放在不必要的口舌之争上。其实,成渝城市群的简称,本不该成为困扰一些人的问题。类似成渝这类约定俗成的简称有很多。云贵川、江浙沪、苏杭等等,都是如此。各个地区(城市)的排位先后本无高下之分,而不过是约定俗成罢了。
有人说,成渝的说法可以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的成渝铁路。但西部城事随手一查就发现,至少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的成渝公路。因此,套用同样诞生在川渝地区的某位伟人的说法,以前几十年没有变,后面就更没必要变了。
事实上,从川渝两地官方以及权威媒体的口径看,涉及成渝、川渝的表述都是非常严谨的。比如,当说成渝经济区、成渝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时,从中央到川渝两省市都是遵循“成渝”的习惯表达;当说更广泛的合作时,官方和媒体一般用的是“川渝”合作;只涉及成都和重庆合作时,则一般用使用“成渝”的表述。可以理解部分网友对成渝这一简称的不同看法。但不管是基于历史,还是现在以及未来,成渝的表述都没必要改——它无关地位高低,更不涉及什么想象中的城市尊严。
毕竟,真正影响一座城市地位的,绝不是所谓的称谓。
更何况,一个使用多年的简称被强行改变——无论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成本,还是社会心理成本,都是很高的。
尤其是考虑到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进入关键阶段,在中央要求成渝唱好“双城记”的大背景下,提出改名,可以说完全是个馊主意。
相应的,重庆发改委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对这个多年的问题给予回应,是得体的、尊重历史的、明智的,更是“实干”的体现。事实上,这也是近一年多以来,川渝两地合作所展示出来的新气象。去年7月,川渝双方在成都签订一揽子合作协议;而后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高潮”则在今年初到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此后,成渝中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敲定;疫情期间,川渝两地多个职能部门以及市区县都有过紧密接触;而上个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举行,并明确: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强化“一盘棋”思想、贯彻“一体化”理念,深化与四川对接合作,尽快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可以明显看出,川渝两地在推进成渝双圈建设方面的进度,比外界预想的更快,且更加注重实际行动。
最新的一个标志性动作,是成渝公积金互认互贷。这也是对中央提出的“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积极回应。目前成渝双方的多个层面,不管是官方表态,还是各具体职能部门的沟通、行动,都显示出,川渝合作、成渝双圈建设,正按照中央谋划稳步推进。在这样的新气象面前,再以过去的眼光和经验来看待成渝、川渝关系,既违背现实,也不利于两城真正抱团发展。不可否认,成渝两座城市,不管是过去被外界所解读的瑜亮情结,还是发展上的竞争关系,都是客观存在的。一定程度上说,也正是两座在地理和文化上如此相近、有着历史渊源的城市的互为“较量”,才成全了更好的彼此。但是,在城市群、都市圈时代,两座城市只有重新建立新的竞合关系,唱好“双城记”,才能共同拓宽发展空间。仅从经济体量来看,成渝两座主力城市的GDP目前已经超过4万亿,放在全国的任一“双子星”城市中,都是当之无愧的第四极。仅次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主力城市能级。但是单独来看,各自都有更多的竞争对手,优势明显不如抱团发展大。换言之,重庆、成都要真正提升自己的能级,争取更大的想象空间,成渝双圈至少是眼下最大的发展机遇。如果说,23年前重庆恢复直辖,开启的是成渝发展的新篇章,那么,如今加速双圈建设,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都是致力于让两座城市共赢发展。
目前,成渝双圈,已经基本明确要“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相较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城市群,成渝双圈只涉及两个行政区域,且过去还有“合体”经历,原本就应该展示出更高的合作、抱团效率。
如果这个优势,因为种种不必要的历史原因、观念原因而被浪费,实在是一个大遗憾。
更要看到,一个地区最佳的发展机会窗口,在相当长的时段内往往只有一次。对重庆来说,过去20多年最大的机遇应该就是恢复直辖;对成都来说,则是借助在强省会战略上的率先行动,奠定了目前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地位。而现在,两座城市的最大机遇窗口,就是成渝双圈建设。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说,因为在发展方向上的举棋不定或者犹疑,抑或是在关键战略上的不够决断,而造成的贻误发展时机的例子,其实并不少。可以说,从北方到南方都有这样的城市和区域,它们现在都还陷入某种困境,苦于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机遇。西部城事就不点名了。相对来说,成渝在过去多年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且往往都是双双获得;另一方面,则也是自己争气,几乎每一次都适时抓住了机会。这才有了现在的发展基础,也才有资格推进成渝双圈上升到国家战略。有这样的经验在前,更没理由因为无关紧要的事而折腾。成渝双圈发展,思路是明确的,方向是确定的。当下最需要的就是心无旁骛推进发展,“尽快把战略要求转化为战略行动”。要不要改名的问题解决了,成渝抱团实干,应该更坚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样的成渝也最“可怕”。